專家團|戴珂:瓴羊出現,誰更緊張?
戴珂
+ 關注
今天一天,我就接到8個電話,有媒體的、有SaaS公司的,還有數據公司的。
媒體就一個問題:阿里不是說不做SaaS嗎?這個瓴羊怎么看都是SaaS啊。
我對它們說:定義瓴羊是不是SaaS,這件事沒有意義,連新聞價值都沒有,所以還是別炒了。
其實真正緊張的,除了SaaS公司,還有數據公司。為什么呢,簡單談幾點。
必須得說,阿里的商業化能力,是大廠里最強的,沒有之一。啥叫商業化?通俗講就是把所有積累下的技術、數據、行業認知等等東西,進行輸出的變現能力。
眾所周知,中臺這個概念就是阿里炒起來的;但其實阿里自己也沒有用中臺做出幾個項目,輸出外部的項目就更少了。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中臺這東西的商業化,面臨著“規模不經濟,經濟不規模”的窘境,或者說沒法經濟地商業化。
具體分析,也就是把中臺的商業客戶畫像、行業業務數據模型、行業分析算法等豐富的數據資產,通過瓴羊商業化。
這樣看來,其它的SaaS公司也好,數據公司也罷,跟阿里的數據資產相比,都是無產者。一開始的競爭,就不平等。
很多人問:瓴羊都搞出五朵云了,還不是SaaS?其實連Salesforce的五朵云,也不是SaaS。
一個SaaS必須對應具體的行業和業務的應用,現在所說的幾朵云,也就是個框架,不能直接用,也不能解決具體業務問題。
那什么時候它們會成為SaaS呢?需要有應用解決方案,還需要咨詢、實施和服務,需要行業專業partner來完成這些。
這在海外是一個成熟的生態,離開彼此就什么都不是。比如當紅的MarTech服務商Hubspot,如果沒有遍布全球的partners,根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結果,Salesforce也是如此。
這些無解決方案的、無服務的和裸的SaaS,確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SaaS。所以阿里也沒說謊,瓴羊確實不是SaaS。
但阿里有一件事沒說:瓴羊是一個ready的、智能化的商業大數據云封裝,基于瓴羊輸出SaaS的能力,可能會更加強大,涵蓋的領域更加廣泛。總之,基礎具備,剩下的取決于partner建設。
我覺得首先是數據分析公司。因為它們大部分只是擁有了工具;但要有服務內容,必須有行業數據、商業數據,還要有成熟的分析模型和算法。
這些內容一般數據公司都不具備,或者只有個別的行業或領域的,挑戰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數據公司外,那些依賴行業和商業大數據的SaaS公司,將會面臨瓴羊的挑戰。
比如MarTech領域的另一個巨頭Zoominfo,它的強大就是依靠其所擁有的數據內容和模型算法,來產生和預測Leads。
實際上,對于與瓴羊五朵云相逢的SaaS公司,眼下擔心的并不是瓴羊。
我前幾天去阿里,看了三十多個基于支付寶生態的SaaS項目。其中有酒旅業SaaS,智慧物業SaaS,健身SaaS,連鎖門店SaaS,甚至還有個桶裝水服務的SaaS。
其實,那些通用的、框架的、不落地的SaaS,已經被這些細分領域的SaaS給截胡了。
即使對那些號稱專注于特定領域的SaaS公司,瓴羊的出現,也會使它們面臨危險。因為非常有可能,瓴羊的商業數據和行業模型,也許會覆蓋到那些領域。
加上專業partner的參與,將會威脅到這些SaaS公司的獲客和留存。
站在SaaS公司角度,我倒希望瓴羊是SaaS。那樣只要避開它的領域,還可以找到行業機會,而不至于被覆蓋。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