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會上提出,無人駕駛要達到規模經濟就能實現量產,沒有量產價格就會下不來,四個因素決定著量產,這四個因素是最重要的,技術、市場、生態和成本,目前還處于無人駕駛產品的孵化期,也叫社會接受期、市場創新期,這一階段很難接受。一般人對無人駕駛最關心的其實并非全自動化,而是更加安全,我們不僅要關注自動化,更要關注安全生產,政府應該推行無人駕駛的中國安全等級標準。下面就由小編為您介紹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汽車。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汽車
因為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在我國的產業鏈龐大,市場潛力巨大。無人駕駛汽車產業鏈中除了傳統汽車零部件外,還有汽車制造、汽車4S店、汽車經銷商、汽車后市場等等。今后5G將覆蓋自動駕駛汽車上下游,如上游傳感器、網絡服務商、數據服務商、芯片供應商等;出行服務下游、第三方應用與服務等。
我國無人駕駛汽車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2015年國內智能駕駛普及率達到15%,其中絕大部分為低級其他自動駕駛,對應的市場規模為353億。自那時起,隨著汽車智能化的不斷發展,2016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達到490億元,同比增長38.8%。截至2017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達到681億元,同比增長39%。
對無人駕駛汽車的市場前景
(一)推動新的交通發展,中國有望成為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
自無人駕駛發展至今,全球已有多家公司審布,將于2020年前后推出無人駕駛汽車。有人預計,自動駕駛汽車在全球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需要15-20年時間達到25%,具有道路和交通阻塞的自動駕駛汽車將率先上路;2022年,實現城市自動駕駛模式汽車上路;2025年后,完全無人駕駛汽車將大量出現。預計數字顯示,到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的銷售量將達到2100萬輛。據2015年全球汽車銷量突破8000萬輛,中國的銷量接近2500萬輛。巨大的汽車銷售以及消費者對科技的需求,中國有望成為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
自動化汽車安裝傳感器技術成本下降,促使自動駕駛汽車生產成本降低,加速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推動自動駕駛汽車升級。
(二)商業化,低速/限定場景應用有望率先爆發。
從安全風險、政策風險等因素來看,無人駕駛技術商業化將從低速走向高速、封閉走向開放。現有無人駕駛技術無法做到完全載客運營,但在貨運、封閉園區等一些細分領域,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無人駕駛汽車可以逐步取代傳統汽車,并率先實現商業化。
(三)5G加速了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在未來掀起交通出行革命。
5G的迅速發展和應用,推動了自動駕駛汽車的誕生,加速了無人駕駛汽車的到來。關注新能源,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將配備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攜手同行。無論是無人駕駛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將成為傳統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兩者的發展不相沖突,不言而喻。
綜上所述,無人駕駛汽車勢力逐漸匯聚,科技巨頭步步緊逼,傳統汽車巨頭寸步不讓,無人駕駛領域的局面復雜,狼煙四起,競爭將更加激烈,科技巨頭步步緊逼,發展仍要靠傳統汽車巨頭寸步難行。隨著智能體逐漸走進生產環境,未來職場人在工作過程中也將要頻繁的與大量的人工智能進行合作,相關技術人員的培養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汽車。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汽車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