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運營人來說,要根據用戶行為來制定不同的運營戰略。那么,如何進行用戶行為數據分析?數據分析要用什么樣的數據,不同的數據有什么不同呢?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整理分析了用戶留存和用戶行為兩個指標,總結了相關數據,與大家分享。
用戶行為數據分析
一般而言,對運營商來說,核心任務歸納為兩點:引入流量和維持流量。按具體工作可分為具體的用戶操作、內容操作和活動操作。但是它的核心是通過產品向你的用戶傳遞價值。操作人員因其不同的階段,要做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就像早期的用戶一樣,運營人員的工作主要是關注如何吸引新用戶,并產生持續的價值來留住他們。而且成熟的產品關注如何有效地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和留存率,從中發現有價值的用戶,刺激這部分用戶為產品創造價值,創造效益,促使產品有質量地生存下去。拆分用戶運營,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發現種子用戶->挖掘核心用戶->吸引更多用戶->實現用戶自我運營->挖掘用戶價值(包括消費廣告等創收行為)。
使用者操作階段的任務。每一階段的工作獨立而又層層遞進,影響了整體的效果,因此工作時對于單個的任務或操作模塊,應將其量化為不同的數據指標,以判斷工作的有效性。
保留用戶需要考慮的是用戶興趣的熱度下降程度。留用用戶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無意中使用了產品,發現滿足了自己的需要,留著不放繼續使用。二是用戶對產品的興趣逐漸減少,使用頻率逐漸降低,逐漸遠離,直至完全消失。通常使用的保留指標有次日保留、3日保留、7日保留、15日保留和30日保留。不管多么好的產品都會有保留和流失。用戶留存是不可避免的,隨著新用戶的增加和新用戶的流失,用戶留存處于動態的平衡:注冊資本=(SNU/NU)*100%;用戶保留率:SNU在N天內仍在使用的用戶,NU新增用戶。這些數據的每個內部含義都不相同。
專注于產品的次日保留:留心第二天就能第一時間發現產品新版本的質量變化;冷啟對用戶有吸引力,具有用戶粘性;增加AB測試功能,對產品的易用性進行初學者指導設計;采用路徑埋點的方法分析了用戶流失的原因。留駐3天:可用來判斷渠道的優劣,以篩選渠道調整投放策略。7天留存:對用戶體驗周期結束后的去留情況進行反饋,判斷用戶忠誠度。對于不同時間點的用戶留存率,粒度較細的數據統計可以更好地分析用戶留存率變化的規律,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操作策略。
通過埋點方式獲取用戶行為數據,通過用戶行為分析判斷用戶對產品的偏好和期望。分析用戶行為數據。
粘:關注用戶的連續訪問;
活動性:關注用戶的訪問參與;
輸出:衡量用戶所創造的價值。
根據用戶行為的三個主要類別,分別在每一個類別上增加不同的行為度量。可進一步挖掘數據的價值,增加數據標準,使團隊的目標提升更具針對性,有利于提高用戶的工作效率,
有資料顯示,用戶平均每天按下、滑動、點擊手機為2617次,普通用戶手機屏幕亮起時間為2.42小時,重度用戶為3.75小時。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流量紅利消失,所有流量增長都停滯不前,戰場從爭奪流量轉向爭奪用戶時間。
開放數量:而開放數量在用戶行為指標中是第一重要指標,因為只有讓用戶開放才有無限可能;
訪問量:單位時間用戶訪問的次數,是用戶粘性的核心指標。加時、年齡、地域、收入、性別等維度,可有效針對不同層次用戶制定相應的產品戰略;
Space:Space是用戶從上次訪問間隔的時間間隔。把握這些數據可以劃分用戶的活動度,有利于運營制定運營策略,實現用戶的激活。
毋庸置疑,用戶花在產品上的時間越多,就越有可能為產品創造價值。擴大使用市場,首要的因素當然是產品符合用戶的期望,而且使用方便,但是這里要問的是如何操作操作以增加用戶的使用時間。
就內容產品而言,圖文(新聞信息)、音視頻(段視頻)等是當前內容的主要表現形式。就內容平臺而言,就像新聞客戶端一樣,常用的方法是通過內容的個性化推薦,不斷強化算法積累,實現千家萬戶,用戶越喜歡的內容自然獲得越多的推薦機會,然后吸引用戶停留,增加使用時間。
就電子產品而言,與之比較,推薦更加復雜,不僅對用戶而言,還需要考慮用戶、商品、服務、商店等維度的畫像,更多的是通過用戶畫像和相似度來推薦。此外,標簽的場景失效、標簽的熱衰減等也需要考慮。
時間長度:時間長度是指用戶使用APP的時間長度。在用戶轉化過程中,使用是一個關鍵因素,因為只有讓用戶長時間停留,我們才能采取一些方法來吸引用戶下訂單轉化。
逗留時間:平均逗留時間是指訪問者在瀏覽某一頁時所花的平均時間,該頁的逗留時間=進入下一頁的時間-進入該頁的時間。
使用者停留時間與使用者轉換率有關,這一點很好理解,對于一款不感興趣的產品,或無法勾起使用者的購買欲望,使用者就不會停留太久。
滯留時間長和轉化時間并非完全正相關。這是因為有用戶長時間停留在某個頁面上,想做別的事情,卻沒有發生跳躍。
網頁訪問量:網頁訪問量會直接提高用戶停留時間,間接提高訂單轉化率。
不同形態的商品,產出指標具有不同的含義。在電扇行業,產量指標為訂單、客價等。信息流動產品,產出指標就是廣告的曝光、點擊率及后續轉化。
媒體信息產品的曝光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內容推薦,向喜歡的人推薦,增加對信息流的訪問;另一種是通過金幣、積分等反饋,刺激用戶相應的行為。
以上就是有關如何進行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的相關內容。上述指標遵循一條原則,并觸及到用戶的興奮點,以小投入獲取最大用戶量,即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通過用戶的需求金字塔,可以對用戶的消費心理進行分析。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如何進行用戶行為數據分析?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