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章戴珂:SaaS銷售的兩個歧途,你走了多遠? 戴珂:SaaS銷售的兩個歧途,你走了多遠?
戴珂
+ 關注
大部分公司,對于銷售團隊的要求,首先強調狼性銷售文化,即敢于進攻;然后還要善于戰斗,即向更加專業化的銷售方向進化。
非常不幸,銷售界這兩個真理級的準則,對于SaaS這種訂閱服務的銷售來說,是兩個歧途。
首先說明,銷售的狼性,并不是一個貶義詞;事實上它一直是個褒義詞。因為銷售狼性,代表了一個銷售強大的成交能力。對于銷售組織來說,沒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了。
不過對于SaaS銷售,也就是銷售訂閱服務來說,銷售的狼性如果發揮過度(事實上這沒法控制),卻是對客戶合作的一項最有殺傷力的破壞,都沒有之一。
根本上,訂閱服務銷售與B2B或軟件銷售,雖然都是銷售,但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的路徑。
軟件銷售是把客戶放在半路(A點),讓客戶自己探索后面的路,導致客戶很大可能到不了目的地。
而SaaS銷售會深入到客戶業務價值實現,即雙方先對業務的績效目標達成共識,“說好”而不是“好說”。
軟件銷售在交付的同時獲得收入,關閉銷售(A點);而SaaS銷售除了首年第一個獲利點外,之后還有N個獲利機會。
在SaaS銷售領域,90%以上的情況是,銷售面對的是業務買家(business buyer),而不是IT和采購部門。這些業務買家通常是最終用戶,他們不關注你的產品功能和特性,而是一門心思地想達成他們的業務成果。
在交貨這個環節,并不構成客戶購買的信心。狼性銷售雖然可能做到強行成交,但最大可能是把這個合作搞廢了(原因大家都清楚)。
目前絕大多數SaaS公司,狼性銷售的養成,包括方法論、打法、工具、培訓、招聘、考核等等,都是為了應對IT和采購部門的,而非業務采購者。
誤用銷售模式,加上狼性文化的推動作用,對公司最直接的損害,是收入的損失。
比如,假如某行業客戶的平均生命周期是3年,強行合作的客戶,大概率會在次年流失。這樣,從這一家客戶身上,直接損失可達60%以上。
這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但在狼性銷售文化的環境下,大家對此熟視無睹。
在為一家SaaS公司做銷售培訓時,一位銷售總監問我:“即使拿到30%的收入,也總比沒收入好啊!”。
所以,這就是狼性銷售團隊的問題所在,永遠把目標設定在銷售成交。這就使SaaS銷售封閉在一個很小的收入空間內。
純粹的狼性銷售文化,本身并沒有實際的銷售競爭力。但是如果為狼性銷售賦予新的銷售方法論,那就不一樣了,如引入解決方案式銷售。
的確,解決方案銷售模式,比關系型銷售和單純的狼性銷售,還是前進了一大步。但即使如此,它也不適用于SaaS銷售。為什么?
解決方案銷售的基本套路是,銷售會問客戶各種開放式的問題,試圖從中發現客戶的痛苦。然后把這種痛苦擴大化,并讓客戶認為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最終引導他們花錢購買解決方案。
不幸的是,解決方案銷售在銷售訂閱服務時,有三個明顯的硬傷:
首先,業務買家都是帶著要解決的業務問題,目標明確、有備而來。所以他們不會花時間,聽你發掘痛點、提出解決方案那一套。
其次,解決方案很容易把項目搞大,這樣客戶會把功能無限擴展,擴大到他們自己也從來不想去的地方。結果常常導致復雜的定制和痛苦的實施。
最后,解決方案銷售的本質,是圍繞RFP(Request for Proposal)的響應,以及基于合同的交付。這對后續的實施和客成,都會埋下未知的隱患。
最重要的是,解決方案銷售的成本高,但效率低。無法滿足SaaS獲客的效率要求,也不能保證效益要求。
很多銷售問我,為什么屢試不爽的解決方案銷售模式,碰到SaaS怎么就不靈了呢?
RFP(Request for Proposal),是軟件銷售繞不開的套路,可以說,軟件銷售要贏就一定贏在RFP上。
但基于訂閱服務的SaaS銷售,游戲規則變了;無論是客戶采購模式,還是決策過程。
首先,只有那些最清楚理解客戶業務成果(business outcomes)的銷售,才可能贏得合作機會;而不是圍繞RFP的纏斗能力。
其次,客戶有沒有預算,已經不是采購立項的決定因素;而以金錢換價值才是采購的目的,即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業務價值。
所以,只要幫助客戶達成業務成果,客戶并不會刻意計較花多少錢(其實是花更少的錢)。
最后,基于合同的售后服務承諾,對于SaaS業務已無任何意義。如果達不到采購目標,客戶隨時可以解套;而最終受損失的,還是SaaS服務商自己。
可見,傳統銷售練得的一身功夫,在SaaS銷售中,派不上太大用場。
另外,客戶決策過程也發生了變化,從基于RFP的交易,變為基于業務成果的交易決策方式。
無論是狼性銷售方式,還是解決方案銷售模式,在基于業務成果的交易模式下,都不再靈光。
我們把解決方案銷售和業務成果銷售做一個對比,就很容易理解二者之間的本質差異。
解決方案銷售對客戶說:你有這些問題亟待解決,我們的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你解決,別猶豫了,購買吧。
而業務成果銷售說:這就是我們幫助你解決業務問題的方式,我們來試一下,看看結果如何。
所以,SaaS銷售,必須由擅長需求、合同和承諾的傳統B2B銷售,變成“講理”的內涵式銷售。反之,如果你仍然談些價值、技術、功能什么的,銷售交流就會變成尬聊。
基于業務成果銷售的前提,是首先必須發掘和定義客戶的業務成果,然后排列出它們的優先級。最后把你的產品服務與業務成果一一對應起來,銷售任務就完成了。
這個過程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相當的難度,比如業務成果的價值定義。
所以其本身就需要一套方法論,業務成果定義大致的框架如圖所示。
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定義的業務成果,將貫穿整個客戶生命周期,而不只是為了銷售。
這樣,實施交付和CS團隊,在后續的服務過程中,也能繼承和發揮這些業務成果,擴展收入、續約續費也容易得多。
很多SaaS銷售認為,只要在現有銷售模式基礎上,修修補補就可以滿足SaaS銷售。
事實證明,這并不可行。要從根本上改變,就必須重構SaaS的銷售模式;而重點不再是各種銷售打法,而是從定義業務成果開始。
以往的銷售,只要能說幾句行業行話,就能與客戶拉近距離。但在SaaS銷售時,這些套路基本不起作用。
銷售必須熟悉行業的關鍵業務指標是什么?客戶在這些業務方面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是什么?以及客戶會如何定義成功標準?
2)驗證結果是否為真。這有很多方法,如:看客戶是否最在意這些結果,以及有沒有為這些結果設定績效指標?
3)向客戶展示你的服務,是如何幫助客戶達成業務成果的,如從POC到POV方法。
4)驗證業務成果是否真的達成。包括成果的可衡量性和定義成功的標準。
從這5個方面開始,重新梳理銷售方法論、銷售流程、CRM客戶profile、招聘、考評體系和銷售傭金等。
基于業務成果銷售的道理很簡單:所有客戶都是講理的,所以銷售也要有同理心。沒必要迫單逼單,更不用一本正經地嚇唬它們,因為誰也不傻。
寫在最后
在服務中我也發現,融資越多的SaaS公司,其容錯率也就越高。很多公司不是不知道目前銷售模式的問題,而是對長期建立起來的銷售模式,做大幅度的轉型,沒有緊迫感。
但是,至少不要在歧途方向上,再加倍努力了,因為那樣最后就無法回頭了。
SaaS銷售有兩個看起來“十分正確”的歧途:一是狼性銷售文化;一個是B2B的專業銷售精神,比如解決方案銷售。
如果一家SaaS公司銷售,在這兩個方向上同時發力,很可能產生大量爛尾合同。看到的只有巨高的成本(CAC和CRC),而沒有增長。
關注
36氪企服點評
公眾號
打開微信掃一掃
為您推送企服點評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