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真的來了?曝聯想自研5nm芯片已流片成功

物聯網智庫
+ 關注
2022-09-15 14:30
626次閱讀
真的來了?曝聯想自研5nm芯片已流片成功

資料來源:芯智訊等

作者:Alex

物聯網智庫 整理發布

導讀

近日,半導體行業又迎來了新浪潮的沖擊。根據多家媒體消息顯示,被外界炒作造芯多年的聯想終于真正在造芯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聯想集團旗下芯片設計公司鼎道智芯所研發的5nm芯片已經成功流片,接下來將會進入相關功能性測試和規模化量產階段。
真的來了?曝聯想自研5nm芯片已流片成功
“風起時,洶涌澎湃的潮水會像海浪一樣涌來,仿佛是沖鋒的隊伍,拼命地沖向岸上”。這句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如今卻特別適合用來描述當下的半導體行業。
近日,半導體行業又迎來了新浪潮的沖擊。根據多家媒體消息顯示,被外界炒作造芯多年的聯想終于真正在造芯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聯想集團旗下芯片設計公司鼎道智芯所研發的5nm芯片已經成功流片,接下來將會進入相關功能性測試和規模化量產階段。
據此次爆料消息的知情人士透露稱,此次聯想的新成果是一款采用ARM架構設計的芯片,專門針對平板電腦應用——這是聯想造芯邁出的一大步。
針對該傳聞,聯想集團官方暫未進行回應。
不過,聯想造芯早已不是秘不外宣的事情了,尤其是在當前地緣政治加劇和半導體供應鏈短缺的雙重壓力之下。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曾在去年8月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態,“不排除自研芯片的可能,也不排除合作的可能。”甚至楊元慶還說過,聯想要在2022年全球招募1.2萬名科技研發人員,組建團隊打造芯片。
也就是聯想表態造芯不久后,在今年1月26日,聯想集團便成立了鼎道智芯(上海)半導體有限公司(也就是本次傳聞的主角),注冊資金3億元,由聯想上海有限公司全資控股,香港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股。
聯想的入局,也讓“造芯”這個詞在國內科技圈愈發“滾燙”起來。實際上,近幾年包括智能手機廠商、整車制造商等在內偏向下游的企業,都紛紛把觸手伸向了半導體領域,它們一方面想要通過“自主造芯”提升風險抵御能力,另一方面也寄希望在日趨同質化的市場打造差異化的優勢。而對于聯想來說,是否有這樣的考慮我們不得而知,但聯想造芯可以說也是早晚的事兒。

聯想的“芯”故事:從借人之手到親自下場

隨著近幾年國內外科技環境的變化,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在芯片半導體領域拿到更多的資源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以華為為例,即便擁有曾經全球前十的芯片設計公司海思,華為依然熱衷于通過資本的方式擴大芯片半導體版圖,實現“廣積糧、筑高墻、緩稱王”的目的。在這方面,聯想雖遲但到。

聯想是全球PC領域的霸主,在個人消費領域擁有很強的號召力,因此相對于華為來說雖然在行動上可能慢了,但對芯片的執著仍是可見的。2001年,聯想控股將聯想集團一分為二,旗下成立了聯想之星和君聯資本,隨后又在2016年成立了聯想創投,這三大投資公司也成了聯想在芯片半導體領域快速擴張的重要觸手。

據相關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聯想集團旗下三家投資公司在芯片半導體領域的投資達數十家,比如聯想之星投資的芯片產業鏈公司有思必馳、愛芯元智、靈明光子、馭光科技、博升廣電等;君聯資本投資的公司包括展訊通信、地平線、普瑞科技、富瀚微、艾派克、上海華虹、Berkana、Fortior、眸芯科技、芯熠微電子等;聯想創投也投資了包括寒武紀、比亞迪半導體、飛騰、黑芝麻智能等明星企業在內的十余家芯片領域公司。

從聯想集團投資芯片半導體領域的覆蓋面來看,聯想的投資可謂是圍繞集成電路產業的各種應用,至少包括了AI芯片、CMOS芯片、IoT芯片、5G射頻芯片、IGBT芯片、光學芯片、單光子傳感器芯片、半導體激光器芯片、智能音視頻處理SoC芯片等等。

真的來了?曝聯想自研5nm芯片已流片成功

但如果要從聯想的主營核心業務來看,可以說這些通過資本注入方式獲得的供應鏈公司,還無法真正滿足聯想的胃口。

尤其是在去年10月初,聯想集團經歷了因為”科創屬性不強“的輿論在科創板上市中敗走之后,聯想自身核心業務研發不足的硬傷進一步被放大,而這些通過資本方式頻繁納入“聯想系版圖”的半導體企業,卻絲毫使不上力。一時間,“貿工技”和“技工貿”的爭論再次甚囂塵上,也讓聯想再次陷于外界輿論的泥潭中無法自拔。當然,無論是與小米、OPPO等智能手機廠商相同的理由,還是進一步加大自研力度,真正實現“貿工技”的終極目標,親自下場造芯就一定是聯想的必由之路,鼎道智芯也就勢必在聯想的戰略版圖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

雖然從注冊資金來看,不少人調侃“3億砸不出一個水花”,另外也反映造芯確實困難,但從重視度上還是能夠看到聯想親自下場造芯的決心的。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鼎道智芯的法人及執行董事為賈朝暉,現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集團全球消費業務兼先進創新中心總經理。其個人履歷也十分豐富,尤其是在個人電腦市場的競爭領域,無論經驗還是成績都有目共睹。此前聯想全球首款5G電腦和全球首款折疊屏電腦上的創新,都皆出自于他之手。另一位總經理史公正和公司SoC負責人原巍則都有聯芯工作的經歷,這三人組隊也算十分強悍了。

5nm ARM架構,先撕開一條口子

根據消息稱,此次聯想造芯是希望學習蘋果,推出類似M1這樣的ARM架構的芯片用于平板,后續如果ARM芯片發展得好,聯想也可以將其用在PC和服務器等產品上。從目標來看,聯想所謀劃的目標可謂又宏大又長遠。不過相信很多人一定還會調侃,這樣的想法是異想天開,畢竟前有華為珠玉在前,給業內的起點太高,而到目前為止,國內也再也沒有企業(包括華為自己)創造過這樣的“業內神話”了。

但其實并非如此,一方面無論是聯想也好,還是華為也罷,國內企業還需要足夠的時間等待。從其他廠商來看,國外蘋果A系列芯片也是經過十幾次的迭代才成為蘋果真正的利器。國內華為也是經過2009年的K3芯片到2013年的麒麟芯片的演進,只不過現在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而含恨暫別。

而從智能手機廠商的行動來看,從一些非核心功能開始做起,也不失為一條路徑。像小米一樣自折戟手機處理器芯片之后,則另辟蹊徑,嘗試通過自研充電芯片、圖像處理芯片來平衡技術上的不足,實現差異化競爭。同樣如此的還有OPPO,同樣選擇了從提升手機影像功能開始,自研專用NPU芯片。畢竟并不是所有智能手機廠商都像華為一樣,從最開始就有足夠的能力去研發自己的核心處理器的。

真的來了?曝聯想自研5nm芯片已流片成功

如果從另一方面來看,聯想至少在芯片設計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畢竟鼎道智芯從成立到現在還不足8個月,但一出手便是5nm芯片,也證明其有一定的實力。因為通常一款先進制程的芯片設計往往需要至少2年左右的時間,那么就意味著聯想實際的內部研發要遠遠超過鼎道智芯成立的時間。知情人士的爆料似乎也驗證了這一點。據稱這個芯片團隊已經超過300人,并研發了2年之久。

其次從成本來看,按照IBS首席執行官Handel Jones介紹,目前成功研發一款28nm芯片的平均成本為4000萬美元,7nm芯片的平均成本為2.17億美元,5nm芯片的平均成本為4.16億美元,而3nm芯片的平均成本則能夠達到5.9億美元。因此從聯想一出手就是5nm芯片來看,至少在此項目上已經投入超過數億美元之多了。

根據芯智訊的分析,這樣如此巨大的投入顯然不會只是針對平板電腦所設計,因為根據IDC數據顯示,聯想雖然在平板市場位列前三,但整體出貨量卻也僅有不到兩千萬臺而已,何況并非所有平板都會使用自研產品。反觀在PC領域,聯想雄踞全球第一,去年整體PC出貨量達到了8193萬臺,如此一來也就印證了聯想的“長遠目標”,以平板電腦為跳板,未來在PC、服務器領域大顯神通。

真的來了?曝聯想自研5nm芯片已流片成功

另外從目前的市場來看,隨著蘋果M系列芯片在筆記本電腦上應用的大獲成功,也讓ARM架構芯片在PC領域有了再次挑戰x86架構芯片的機會。同樣,聯想本身也推出過基于ARM架構高通驍龍8cx處理器的5G電腦和基于ARM架構高通驍龍8cx Gen3處理器的ThinkPad,獲得了一定的市場反饋,因此也有足夠的理由推動聯想的造芯計劃。

寫在最后

下游的終端廠商布局甚至親自下場造芯似乎變成了行業的主流,而在國內芯片半導體行業整體處于艱難跋涉的情況下,像聯想、小米、OPPO、華為、比亞迪等行業巨無霸的加入,一定能夠給行業帶來不小的動力和新的活力。 當然,也不可否認聯想現階段的困境,核心業務產品中的困頓、資本市場上的困頓……總而言之,聯想造芯不是沒有理由的,也希望這一小步能夠帶動聯想未來的一大步。
參考資料:

1.《聯想,真的造芯了!》,維科網電子工程

2.《聯想首款自研芯片曝光:5nm制程Arm架構,已成功點亮,面向平板電腦?》,芯智訊

3.《聯想成立芯片公司“三大猜想”,做CPU?走技工貿?還是玩票?》,天天IC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物聯網智庫”(ID:iot101),作者:,36氪經授權發布。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