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已經有很多人開始說:完善的管理系統,科學的管理工具,各種各樣的表格,數據等等。這是對的,但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心:一個團隊是由人構成的,而人心是最難把握的,也是最奇妙的,我們無法簡單地將一個人的個體化成紙上的數據。俗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好的團隊,要做到以人為本,這樣才能讓個人和團隊同時受益。以下由小編為您介紹如何更好的管理一個團隊。
如何更好的管理一個團隊
二千多年前,有一個人自信的喊出這樣一句話:“韓信帶兵,多多益善!”
這并不是一句大白話,帶10個人,50個人,100個人,1000個人甚至100000個人,難度是呈幾何倍數增長的,而韓信這句自信的話表示,他的能力已經突破了人數的限制,站在了軍事管理藝術的金字塔尖。
為什么?我認為韓信就是做到了這一點:步調一致。在他的手下,士兵的人數已經沒有意義了,對于他來說,這支軍隊就只有1個人,前進、后退、進攻、撤退,靈活自如。
如果我們的團隊想要實現小步快走,步調一致是必要條件。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即使對于統一的決策,不同人的理解方式也不一樣。我在這里提供三個小技巧,快速幫助建立團隊的步調一致。
1)區別對待:建立核心小團隊
一個的能量是有限的,Leader也不例外,對于5-10人的小團隊,Leader尚還可以做到每個人都能影響到。但對于20-30人的團隊來說,影響到每個人就成了一件非常耗時的事情,且不說作用多大,光是做這件事情就能把人累死。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從你的團隊中,挑選數個核心成員(人數隨團隊規模決定,個人覺得20%的比例即可,即5個里面需要有1個核心團隊成員),而挑選這些人的條件是:
本身在團隊中能力突出或資歷老道,有服眾的資本;
能夠理解Leader和團隊的目標,并愿意為之付出;
絕對的、毫無保留的信任Leader;
在這群人出來之后,團隊管理的工作就如同有了一個杠桿,輕輕松松便可以撬動整個團隊。
這群人能夠公開、大聲的支持你的決定, 并且身先士卒做表率,你的能量將通過這個“放大器”擴散到整個團隊。在步調一致這個目標上,你不再了然一身,你已經有了最堅實的、肩并肩的盟友,而他們將會幫助你,將更多的人拉到這條統一的戰線上。
2)制定適當嚴格的,充滿團隊特色的規章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章制度的團隊難成大氣候。
請注意,這里的規章制度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規章制度的內容是帶有團隊特色的,有別于統一的辦公室行政守則;
內容得到團隊全體成員的認可;(需要簽字確認)
規章制度是紙面上公開展示的,規則的執行由全體成員共同監督;
規章制度將作為培訓的一部分,在新成員加入時需要明確了解;
之所以需要同時滿足這么多條件,是需要得到全體成員承認該規章制度的合理性,認可該規章制度并確保該內容的落地執行,無法執行的規章制度不但對團隊無益,反而會給成員留下“執行力不強”的不良印象。
標題提到“適當嚴格”,是指該規章制度是只適用于某些硬性條件,譬如針對遲到問題。而對于一些難以把控的地方,如目標完成率等,不建議采取規章制度進行要求,會打擊成員的積極性。
3)就算是做作也要舉行的儀式
電視劇《士兵突擊》有一個片段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每一個進入鋼七連的士兵都會要求舉行儀式,全文如下,有興趣的可以百度這個片段來看看:
列兵許三多,你必須記住,你是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名鋼七連的士兵!
列兵許三多,有的連因為某位戰斗英雄而驕傲,有的連因為出了將軍而驕傲,鋼七連的驕傲是軍人中最神圣的一種!鋼七連因為上百次戰役中戰死沙場的英烈而驕傲!
列兵許三多,鋼七連的士兵必須記住那些在五十七年連史中犧牲的前輩,你也應該用最有力的方式,要求鋼七連的任何一員記住我們的先輩!
列兵許三多,抗美援朝時鋼七連幾乎全連陣亡被取消番號,被全連人掩護的三名列兵卻九死一生地歸來。他們帶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遺愿在這三個平均年齡十七歲的年輕人身上重建鋼七連!從此后鋼七連就永遠和他們的烈士活在一起了!
列兵許三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是活在烈士的希望與榮譽之間的!
列兵許三多,我們是記載著前輩功績的年輕部隊,我們也是戰斗的部隊!
列兵許三多,下面跟我們一起朗誦鋼七連的連歌。最早會唱這首歌的人們已經在一次陣地戰中全部陣亡,我們從血與火中間只找到歌詞的手抄本,但是我們希望,你能夠聽到四千九百五十六個兵吼出的歌聲!
如果說在“步調一致”中,前兩個只是表面上的方法,儀式感則會進一步幫助你將這種感覺變成一種團隊精神,一種團隊文化,一種“魂”。
不要忽略儀式感的強大力量,這是一種社會認同的模式。
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同被重視;放在團隊管理中,這就會變成一種團隊靈魂。每天風雨無阻都必須召開的早會晚會,每次都會一起吶喊的口號,每周每月都要堅持為團隊里業績最好或者進步最大的人頒發證書….不知不覺中,所有人都因為這種儀式感逐漸形成認同感。
恭喜你,你團隊的魂形成了;它將如同信仰的力量般,作為每個人的精神內核,支撐團隊走下去的動力源泉。
小米黎萬強提出了小米的制勝之道:參與感。
其實在團隊管理中,我們也需要參與感的力量。
跟友人聊天時聊到買家具的問題時,我提到在買房前為什么不會購買太多的家居用品,答曰:始終租的房不是自己的,花那么多心思裝扮,感覺有點浪費。
在團隊管理中,你的團隊對于成員來說是租的房還是買的房呢?
想讓團隊變得更好,就要讓每一個成員對于團隊有主人翁的精神,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花心思”的。
1)讓團隊的決策變得更民主。
在團隊每一個決策產生的時候,我們都必須要遵守這樣一個民主原則:讓所有的團隊成員都參與到制定過程中(包括上文提到的規章制度也是大家共同討論的結果)。這并不會令團隊不受控制,相反,這會有助于Leader聽到更多不同的意見,做出最有利于團隊利益的決策。
2)勝利感來臨之時,及時的全體慶祝。
對于階段性目標的實現,團隊一定要及時慶祝,并且需要全體成員的參加。這里強調兩點,一個是及時,一個是全體。“及時”是因為勝利感是有時效性的,再好吃的菜放久了也會涼。及時的慶祝會讓勝利感放到最大;“全體”是因為需要全體成員都參與到這個過程中,共同分享團隊的勝利感,團隊的榮譽即個人的榮譽,做到一榮俱榮。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在我們團隊的管理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盲目的憑借感覺去做出決定,而需要引入更多科學的方法。此類方法在網上搜索一搜一堆,這里我只重點說一點:強調數據的重要性。
數據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可以直接抓取的,如每天的拜訪量,成功量數據等等,這些應該在每一個團隊的管理系統中可以直接導出的;第二種是需要主觀分析呈現的,如客戶的熱度數據。
使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能養成清楚的習慣,用量化的數據指標來衡量一天的工作結果,并在每日聚會上主動拿出來做分析。數據指標不能單一,盡可能多查找數據,多維度分析。管理者不能忽視平時的信息收集,要不斷開闊視野,打磨自己的判斷力,適時支援下屬,提高他們的干勁和自信,表明自己對他的期待并給予幫助和指導。以上就是小編為你介紹的如何更好的管理一個團隊。
[免責聲明]
文章標題: 如何更好的管理一個團隊
文章內容為網站編輯整理發布,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溝通。發送郵件至36dianping@36kr.com,我們會在3個工作日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