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完整搭建思路:易檢索、更靈活、能落地的標簽體系是如何誕生的?

面對新的消費時代,如何在存量市場中牢牢與消費者進行深度綁定,即需要品牌與對手短兵相接,更需要看好自家基本盤,把握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
通常情況下,用戶于我們都是抽象的概念存在,因為我們并未與其面對面接觸,所以其看起來只是業務指標的構成部分。但要真正做好用戶運營,除了知道哪些是真正的用戶,還要實實在在去接觸、了解用戶,并記住、回應他們的需求。當然,面對這么多的用戶,不可能純靠個人記憶與經驗,得用科學化的手段統籌記錄,再通過數字技術持續持續運營。
目前,統籌記錄用戶信息的標簽體系及實時畫像已經具備成熟的商業應用,但在具體落地應用用過程中仍舊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實時性的迭代更新慢,標簽一體化協作難、標簽價值無法衡量等。而如果能在規劃搭建階段就將這些問題一一考量,則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它們的出現以及降低問題的影響,真正提高標簽的易用性與應用價值。這其中除了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對業務場景的理解與闡釋,完整的構建過程至少包含三個步驟:
標簽定義:標簽是一種靈活的數據組織方式,是基于業務場景的數據載體。
眾所周知,數據語言和業務語言是不同的。標簽通過對數據化零為整的處理,實現了用戶數據多個維度及視角的劃分和管理,目的主要為了是方便業務應用。
了解用戶、記錄用戶的過程其實就是給用戶打標簽的過程。那么標簽覆蓋的范圍和框架中至少要注意兩點:
-
1標簽需要覆蓋全鏈路用戶旅程和業務場景,其導向是業務應用
-
2標簽要承載企業級用戶運營的需求,在搭建過程中應預留一定的開放彈性,保持擴展性、靈活性
另外,標簽仍舊是對數據的加工和處理。自然,為了進一步保障標簽的質量,對數據源頭的治理和管理不可丟,這是標簽構建成功和持續更新應用的前提。
盡管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對標簽體系的訴求是有差異的。但總體來說,為保障應用效果,標簽體系基本都是以業務人員可用、可迭代為原則進行搭建。
具體而言,其涵蓋6大環節:
-
1通盤梳理業務場景,依據業務場景統籌設計用戶標簽體系
-
2基于業務模型及營銷理論框架,識別企業用戶運營的關鍵價值點,確立設計的核心
-
3除了基礎的描述類標簽,確認業務標簽口徑與數據口徑的統一,為落地實施做準備
-
4選擇性上線,按照業務情況可選用單條業務線或者關鍵業務場景進行嘗試運營
-
5量化標簽運營的效果指標,將不能被標簽特征化的運營場景,模型化處理
-
6總結標簽實踐的成果和策略,為其進一步的迭代與長期運營積攢經驗
與此同時,要注意將標簽的建設過程與有效運營落實到具體的團隊和崗位中,尤其是要有標簽應用人員,以保障搭建和運營的效果。并在逐漸的運營中做好標簽價值的評估與衡量改進,探尋標簽的管理方式。
從企業運營管理效率的層面看,為了達到用戶運營的目標,對用戶的了解、記錄以及反應要及時、要精細。面對如此大的實時數量級,還要支持實時標簽的更新與打標,基于企業中長期的發展考慮,構建自動化、智能化的運營體系也非常重要。
伴隨著數據的積累,在AI加持下基于用戶進行深度學習及訓練,企業能夠實現給用戶自動化標記與分類。同時,在實時數據與標簽體系的關聯下,在進行營銷內容、渠道和頻次等選擇時,企業可根據實時數據的交互性標簽、特征預測性標簽,以及在運營中驗證過的標簽,實踐自動化的內容推薦和智能營銷。
當然,要實現這一步除了對標簽需求的整個流程有要求外,還要求企業級標簽系統支持應對復雜業務場景和靈活迭代的能力。因此,品牌在搭建或者選擇供應商時必須著重考量以下6點:
-
1契合用戶使用場景
-
2準確的數據口徑和業務口徑
-
3標簽生產高效快速
-
4靈活迭代可隨業務拓展
-
5體系化場景化可復用
-
6標簽配合行為作為用戶運營場景的基礎
